請記得改訂閱我的新Blog:
Thank you!
在查不相干的資料時,翻到2002年發表在哈佛商學院Working Knowledge的這篇文章,雖然寫在dot.com泡沫之後,但拿來給今日的網路夢想家們參考也很適合。
網路創業似乎是年輕人的玩意兒,年輕人有各種優勢,卻普遍缺乏耐心和決策經驗 (在說我嗎 😀 )。如果您今天開始經營新網站,預計何時開始損益兩平呢?是不是巴望著明天就有伯樂來把我的網站買出場呢?
Yoda: I can’t teach him. The boy has no patience…
張貼於Blogroll | 3 Comments »
明天台灣就要上市發表會了,希望不會出現以下影片1分42秒的情況:
一則針對本段demo影片很有趣的評論:
well, I was considering this phone until I saw the supreme performance on 1:42
Facebook從Google挖來了一個營運長(COO)…
Facebook從Google又挖來了一個財務長(CFO)…
現在連前Google全球溝通與公共事務副總(VP of Communication & Public Affair)也轉投Mark Zuckerberg麾下…
下一個該不會是…
張貼於1 | Leave a Comment »
Real People Don’t Have Time for Social Media
上面連結的標題的標題,真是道盡我最近的心聲。開始上班後,大量閱讀Tech Blog的時間減少,連註冊新Service嘗鮮(像是FriendFeed)的閒情逸致都沒了,更別提貢獻內容。
回想一年多來的狂熱,這陣子沈澱下來後,有了以下感想:
Web2.0服務,是使用者的時間,和創業家的時間一起堆出來的。
您還是學生嗎?或已經是上班族了?
開始上班後,逐漸認同郭台銘說過的一句話:「每個人最大的競爭者就是『時間』和『自己』」。社群網路服務除了要和同業競爭,也要與使用者的時間競爭。
台灣人又普遍有超時工作的傾向。這也說明了為何無名小站、Pixnet、Xuite、黑米書籤、funP、上面充滿年輕人的主題。
已投入社群網路市場的業者,或即將投入社群市場的創業家,要留意台灣網路生態「永保青春」的侷限。我想問您以下三個問題:
多一點中長期規劃吧,台灣實在不需要另一個葡式蛋塔2.0了。
張貼於連我都無法分類 | Leave a Comment »
最近看了李開復的文章,待過SGI、微軟和Google 的他,對什麼是創新,什麼是「有用」的創新,特別有感觸。
李開復在SGI期間,曾帶領團隊開發出很炫的3D瀏覽器,並獲得業界表揚。這樣的成就,的確說得上是創新,但事實證明,縱使投入大量腦力,距離市場認知中的「實用」創新,還有一段鴻溝。不被市場接受的結果,當然是忍痛解散整個計畫團隊。
在這個新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時代裡,你能一眼看出某網站的價值定位嗎?你能一眼看出某網站是在開發一「套」服務(service),或僅只是提供「一種」,或「多種」功能特色(feature)的集合呢?最重的是,你能看出絢麗外表之的實用價值嗎?
創新,但沒有任何實務上的利用價值,可是會白白折損一個天才(團隊)啊。
張貼於連我都無法分類 | Leave a Comment »
以下是Forrester Research的Charllene Li最新的研究發表slide,原文頗長,在此。
張貼於科技部落格筆記 | Leave a Comment »